
独立游戏开发者:25亿美金的鸡血,和嗷嗷待哺的现实 | 三明治洞察
在彼得潘的故事里面,彼得潘和他的伙伴来到永无岛上,这里永远有欢笑,而且孩子们都不会长大。对于这群游戏开发者们,游戏就是他们的永无岛,而商业世界也是一款现实游戏。
在彼得潘的故事里面,彼得潘和他的伙伴来到永无岛上,这里永远有欢笑,而且孩子们都不会长大。对于这群游戏开发者们,游戏就是他们的永无岛,而商业世界也是一款现实游戏。
新闻专业出身的邵梦实和她的小伙伴们,怎么在建筑界用自己的方式打造风格清新的建筑媒体?上线一年半已经拥有10万粉丝的他们,有故事和你讲。
今年微信圈一大热点,便是那刷爆朋友圈的卡通头像——脸萌。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如果不知道的话,就out了。 然而脸萌创始人郭列却说“脸萌最火的时候,我觉得是我个人最失败的时候。”他开始困惑自己是不是失去了很多,自己未来还能做什么。另一个征途刚开始。
用了7年的时间,宋松成为了一位全素食者。吃素的过程中,他一直在豆瓣上和上海的素食爱好者们互动,2012年4月,他们成立了一个QQ群,经常组织线下活动,去上海不同的素食餐厅聚餐。这个QQ群成了“素社”的前身。 2009年辞职与朋友一起合伙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今年年底,他就要退出自己创业的咨询公司了,一心一意全职做公益,“素社”是其中一项。一个素食者的组织如何在弱肉强食的现实社会生生存呢?
从英语专业到伦敦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心理学专业,从大学老师到辞职创业,将心理咨询服务线上化,简里里说,她从那个悬崖走下来了。她决心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大众在决定去进行一场心理咨询之前,对咨询师先建立信任,让科技消弭咨询师和普通人个体之间的鸿沟。
金荣浩和张伦硕,两个三十出头的APP创业者,都来自韩国,都是没有服过兵役的特殊才能人士,工作起来都很拼,也都胸有大志。现在,他们和中国的小伙伴们对接了,我们也来看看他们的创业故事。
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的联合创始人Tom Kelley并不是设计或创意专业出身,但他相信“人人皆有创意”。现在他的新书《创新自信力》想推动所有像他当年那样的普通人加入到创新的海洋中来世。
妇产科医生龚晓明认为医疗服务就是服务行业,国外的医生和病人之间是服务关系。只有真正地把患者服务好,把他们当成客户去对待的时候,才“可以真正感受到医生是个受人尊敬的行业”。
自助游前你要花多久计划行程订机票订酒店?如果只要10分钟呢?机器替你完成,这是张帆想让人看到的大数据处理的奇妙和有用之处。
只是因为同样喜欢一部动漫,便上了同一条“贼船”,展开一次梦想行动:建立分享医疗平台,卖创意,众筹,救人!乍一看鲸想和其他众筹网站没什么区别,但黄蕾从来不觉得自己要做什么“救世主”。她喜欢刻意强调“我们是商业公司,我的梦想是把公司做上市。”
1977年出生的林龙波曾是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三秘,但他从外交部裸辞,很快又回到西班牙做自由职业者。一开始做外贸生意,业余重拾翻译的老本行。这位自愿抛弃光环和体制荫蔽,在异国靠自己的能力做自由职业,并养家育儿的中国三明治,生活可以是怎样的?
孙强,济南第一家青年旅社---哈比青年旅社的老板。很多人都有过背包旅行的经历,很多人也有开青旅的想法。在一座不文艺的非旅游城市,一个间隔年回来的普通青年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于中国人来说,美食总是一个特别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姜轩是《日食记》的导演兼主角,也是上海二四视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老板。他坦言自己不是厨子,只是单纯喜欢做菜给身边的人吃。姜轩说:"日食记不是一个美食节目,而是反映我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38岁的顾大宇看起来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他曾在阿里巴巴做狙击微信的产品"来往",可惜壮志难酬。现在,他回到自己熟悉的数据领域,在很多同龄人不主动跟上时代潮流的时候,他开始了新实验-bong智能手环。
过去数年内笼罩在中国上空的雾霾,使国人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空前提升。28岁的王一雄来自广东汕头一个医生世家,从上海交大的材料毕业后选择进入咨询行业。他凭借在交大挖掘出的技术,使得小小的碳片便能够长期分解甲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我个人会有一些想证明自己的焦虑。”当今社会中,“富二代”是一个多少带有些贬义的词汇,但曹鹏却有些不一样的体验。他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取得金融工程硕士学位后进入金融界,从香港外资投行转战大陆,如今拥有自己投资的项目,一个香港老字号男装定制品牌。
荔枝电台界面优雅,干净,里面的主播大多是各种小清新类型,这让人也容易对创始人Marco的气质形成推断。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错误。这个谦逊而带着明显岭南气息的男人,39岁,视线平和,神态朴实。为什么是他,做出目前中国最具创意气息的网络电台?
琉森供职于互联网行业,却也醉心于烹饪摄影绘画,最终她卖起了牛丸。作为一名师范生,她不甘于成为一名挥着教鞭迎合应试教育磨去身上棱角的教师,也放弃了许多小城青年回家偏安一隅的逍遥岁月。
十年前,朵朵是刚刚走出校园、初入职场的新人;六年前,她是普华永道的Senior Manager,也是刚刚诞下女儿的新手妈妈;而在最近的两三年间,朵朵又换了一个身份——烘焙发烧友,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步步做到专业,成功为客人定制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蛋糕。
资深媒体人张华以笔名“东方愚”从写评论起家,逐渐成长为商业财富报道者。他所主持的微信公众号“少年商学院”发布的文章极受欢迎,粉丝在半年时间里涨到了四万,现在已接近十万人。80后的张华,孩子三岁。他正小心翼翼地耕耘着这片充满机遇和未知的土壤。
张安定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那个略有收敛的摇滚青年。他和太太Lisa创办的“青年志”是一个在市场调查领域鹊起的名字。又通过“黄油青年会”等活动在青年群体中塑造了新锐的形象。他手腕上青年志的标志手环“年轻就是要说‘去你妈的’!”是他闯荡这个世界的哲学。
黄添翼曾是复旦经济学院的团学联骨干,待到爱情终成正果,牛津硕士毕业,一路一帆风顺地去了香港工作。几年后却辞职摇身成了首饰店当家,在声色犬马的中环兰桂坊守着自己的一番创业理想。今年刚过30的他,在大批从事金融业的“港漂”中,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DTR是这个培训机构的创始人董堂荣的名字缩写。一个戴时尚耳机的学生把自己关在小图书馆使用电脑,七八个学生和助教一起在教室学英语。咖啡外卖送来了,大家一拥而上。在这群95后的高中生中间,DTR看起来不像是一个老板,或者一个老师,更像一个亲切而沉稳的兄长。
说润熙陈是开照相馆的老板,不如说他是个执着于自己古典文艺理想的追梦人。“陈先生的复古照相馆”不同于大多数市面上的影楼写真,他们的作品古色古香,非常考究,似乎更着重于的是再现原汁原味的古代美感。全球化之下正在磨平我们的世界,也加重了我们的身份危机。往我们祖先的文化里寻根,或许是一个办法,润熙陈便是这样做起复古摄影来。
独立科技网站“硅发布”的创始人杨琳桦更曾在05年底独家揭露和报道了轰动全国的上海交通大学“汉芯一号”造假案。那次报道的成功给她带来了信心,以及坚持自己新闻原则的信念。2008年,杨琳桦驻硅谷进行科技报道,她决定建立“硅发布"。
从在巴黎做时装店,到在上海开诺心蛋糕店,张岚在游历各地的旅程中,品尝了独特创意的美食。而这行程中的点滴回忆,使她迸发出了烘培臻品蛋糕的灵感。她想做“有态度的蛋糕”
Belinda,goTengo联合创始人与CEO,创业地点是旧金山。她做的是以兴趣爱好和技能做为售卖内容的淘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她对过去十几年的生活与工作经历的一次反思,或者说是对自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一次明确。很多人认为创业是一场人生赌注,但也许在Belinda看来,创业更像是一颗人生果实。
大怪,70后上海男生。毕业于中文系广告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知名4A广告公司做创意。后转身和油,盐,酱醋,花椒,大料打起了交道,成为了《上海一周》的美食专栏记者,一做就是八个年头。成为上海小有名气的“美食达人”。去年10月,一款叫“大怪美食”的APP在APP store上线,这是大怪的创业作品。
2005年,郑竹和弟弟郑一共同创立了名为THETHING 的街头服装品牌。2011年郑竹将T恤创意大赛转化为@LetsTEE 一个以贩售极具表达性的T恤的创意设计平台,并将之称为“Body Media”。
CK刚刚在上海长乐路开了一家叫2nd Floor三明治的小店。他生于80年代初的湖南,从小习手风琴,大学到广州学古典音乐,毕业后卖手风琴,后来辞职到了上海,现在他的微博自我介绍是:意大利某手风琴中国总代理/2nd floor创建人之一。
班夫山地电影节,不只是户外极限运动+纪录片,更多是潜在的“疯子”观看另外一拨“疯子”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镜头来表达追寻梦想,突破限制的过程。海英凭着她的热情,把班夫电影节带到中国来,把户外纪录片卖票带进电影院。
糖小七和糖小朵两个女生,虽然年轻轻轻,但一直心存“自己去做点什么事情”的想法,分别辞去了在国企和外企的工作,在上海情侣集中的甜爱路开了一家甜品店——觅糖记。
刘晓璐从小的梦想是办一个女子大学,长大后她做过500强企业、咨询公司,最终自己创业做女性内衣@NEIWAI内外品牌 ,并创办了一个女性公益论坛@HVF她说 。她的梦想通过新的形式得到了延伸
今年31岁的邹澍出身理工科,2004年大学毕业,南下深圳做工艺工程师,他不能满足仅为养家糊口的生活,想在文化创意领域有所作为,创办了"幻想时代" 专注做脱口秀和演讲能力训练的俱乐部,结合微电影。
图虫网成立几年,虽然注册客户数尚不足10万,但这里聚集的几乎是国内专业度最高的一批业余摄影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面对这么一批“敢为摄影拼生死”的用户,图虫网从未出现一只广告,作为创始人的沈振宇一直在通过其他工作垫付网站的运营成本——团队内的所有人也都是在处在义务劳动、分厘不收的状态。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创业团队
李仁豪的爷爷拥有五十多年的西服制作经验,在重庆家乡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裁缝,靠这个手艺养活了一大家人。仁豪很小的时候便穿着爷爷做的小西装上学,从小就接触定制服装的经历培养了他对于服装的鉴赏能力,也为他日后从事定制西服埋下了种子。
2011年,小左与小付认识十年。十年来,两人借着稻草人将对旅行的理解传达给越来越多的人。稻草人是一家旅行社,但相信所有了解稻草人的朋友,以及以前不了解稻草人,现在读完这篇档案的朋友,都会觉得稻草人不仅仅是一家旅行社。
徐菲曾经在GE工作八年,先后成为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高管。后来她因为家庭原因离开GE,创业开了淘宝店,主打婴儿产品和护肤品。她的店名叫纽约东东宝贝,而她更重要的宝贝是两个混血孩子。
这是1979年出生的雷畅从500强公司辞职创业以来的第三个年头。她曾是营销业“黄埔军校”宝洁的市场部助理经理,然后又到强生上海。2007年开始辞职创业。目前公司已颇具规模。她是怎么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又是如何通过创业体会社会与人生?请看对她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