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星星的逆风少女乐团,中为海星星
口述|海星星
我并不是一毕业就去做艺术家,我毕业后当了四年公务员后才去念艺术的研究生。
为什么会从公务员跨界到做艺术家?这要从我的大学学业说起。我大学的专业是新媒体,那四年的学业完成得很辛苦,因为我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很充分地利用了大学的时光。
当我很辛苦地完成学业后,我希望能当公务员,通过做公务员来够改变台湾,为社会做一些事。
但我当公务员这四年,发现我完全没办法帮台湾做任何事,反而愈来愈觉得台湾的政党制度很”腻“,当公务员很痛苦,一换政党就要大换血,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导致事情都停滞不前。
这四年让我有愤青的心态,我就不想当公务员,去做艺术。
所以,到了最后,想要改变台湾的我,改变的却是我自己。我选择做艺术,希望通过艺术来慢慢改变社会。我觉得艺术是美的,是永恒的。

- 海星星的乐团在表演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做剧场导演,正在做的东西叫做科技艺术表演。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就是表演结合科技艺术的表现。
今年我们有做一个比较大型的制作,叫做四轴飞行器。由台大实验室提供无人机,我们用无人机结合舞蹈表演。这个展览今年拿到台湾的百万首奖,作品在今年十月份的时候会做一个完整的呈现。
这是一个纯艺术,主轴是无人机在表演,探讨人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现在不管是手机、电脑,都无处不在地充斥在城市里。透过手机,我们刷facebook,在网路上打卡,就好像我们去监视世界、监视身边的人的生活,但其实我们同时也在被别人监视。
这个作品里,我们讨论的就是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人类对科技产品的依赖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疏远了,未来也许只剩下科技产品陪伴着你。
现在的我有三个身份,乐队主唱、新媒体艺术家、录像艺术导演,对我来说,这三个身份都很重要。
我组乐队到现在发现,乐队只能通过歌词和曲子来表达自己,渲染力不够大,很单一,我希望透过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传播出去,所以我做艺术。

- 曾经在“女巫店”演出
艺术家方面是做录像,录像是我跟国际接轨的最重要的东西。在台湾、西班牙、世界各国的艺术展都会有我的作品播出。年底国立美术馆会有我的个展,是个360度环形演展,叫做“蓝眼泪”。主要探讨的是环境保护的问题。
总之,不论是科技艺术家还是新媒体艺术家,都是要抛开旧媒体的模式跨领域的整合艺术,所以我的工作范畴很大。
我认为好的教育制度是开放的。比如欧美国家,中学就会让孩子们学习哲学,告诉孩子思考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台湾的教育制度很八股,教改改来改去依然很僵化。比如,台湾学生中学有升学压力,很辛苦,但大学过得太安逸了!台湾学生一进入大学,弦一下子就松掉了,太废了!所以我认为台湾教育应该在中学时代让学生多多尝试,进入大学就应该专心钻研自己的专业,而不是恰恰相反。
台湾当前面对大陆经济飞快发展、南韩来势汹汹的媒体产业、台湾工厂外移所产生的出口量急速下降等等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青年贫穷化,这点可能是与目前内地的情况恰巧是相反的。
台湾现在虽然人人是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满街是,但因为市场小、职缺并不多,而且在公司的身份往往身兼数职。如此下来,台湾现今并无法真正容纳每年如此庞大的毕业潮之人才。
台湾人才的外流现象普遍,因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年年降低,虽然政府打出了基本工资的配套方案,但仍挡不住资方裁员、放无薪假。青年因为贫穷化现象,买不起房子、不敢结婚的人很多。
这几年甚至出现了许多澳洲打工的人潮,因为澳洲的薪资高,所以很多台湾大学毕业生,因为语言能力较好,所以纷纷往澳洲打工,在澳洲宁可单个快乐打工族,也不愿意在台领着卑微的薪资。这个问题逐渐扩展着,但或许这也是青年们应该去正视的问题。
点击查看:逆风少女的作品”妖怪“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