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怀着充沛深情的失败的发明家
目前的职业是著名冰淇淋师
和“犀牛故事”App的主编
在2016年里,“犀牛故事”App的主编是她最主要的身份,作为“著名冰淇淋师”开的厦门“晴天见”小店也不像以前去得那么频繁了。但作为怀有丰沛深情的发明家,她还抽空设计了一天能喝一升水的“进度条水瓶”和不会买错大小的“标码配套垃圾桶垃圾袋”。
去年,张春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集,《一生里的某一刻》,在年底获得了四项图书奖。今年本来计划再出一本书,关于抑郁症,但张春坚持修改文稿,自己绘制的插图也没完成,估计要拖进明年。
今年张春尝试了许多第一次,在人生中的第34年。比如,第一次上自己的写作课,第一次成为TED演讲者,第一次戴牙套,第一次进健身房,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化妆包,第一次学会系蝴蝶结……她决定明年再学会看杆秤,80岁学会翼装飞行。
在201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和张春聊了聊,她的2016来时路。
我现在住在距离公司步行15分钟的地方,前年搬过来的。我家到公司之间是一条海边的景观散步道,没有车,很多人会在这里遛狗。选择住在这里,就是为了可以带着狗沿着海边,一直走到公司。如果碰上下雨天,我会给狗穿上它的雨衣或者雨伞,再一起走。
每天上班路上,我会经过无数的绿植还有完全的海景,很漂亮。有一棵树在今年的台风中被捋成了一根棍子,现在过去两个月,它顶上长出了毛茸茸的叶子,很好笑。我给它起了很多名字,“火柴头”、“肖恩”等等,每天都会看看它。
今年我尝试了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上系统的写作课,第一次成为TED讲者,第一次戴牙套,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化妆包,第一次学弗拉门戈舞。
三年前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曾绞尽脑汁地想:如果准备去死,最后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想了很久,我把“学会一支弗拉门戈舞在雨里跳”,写在了清单里,今年终于打听到哪里可以找到老师。
意外的是,舞蹈课让我感到最有滋味的,慢慢不再是那个跳一支舞的目标,而是有人在身边注意我,我可以一言不发。那是一段密闭,静默,既有交流又专注的,有主题的时间。老师的舞蹈室除了我和她,还有许多镜子,和一只猫。她对我说“重来”、“呼吸”、“用力”、“自己打拍子”的时候,她注意着我微小的变化,只要听她的话,我就可以没有思绪地度过一小时专心致志的时间,并且最后我也许能跳上一支舞,我们都会为这过程和结果感到高兴。这样做伴,让我感到非常平静。
我发现有时候其实人不那么想要自由,有些时间要交给别人指挥。
过去的很多年里,我没有任何护肤品,连洗面奶都没有,洗脸就是捧几把水往脸上泼一泼。我的朋友们很痛心,她们觉得我如果开始护肤,多一点虚荣心,物欲旺盛一些,会比现在漂亮,生活也会更有乐趣。于是她们开始送我,或者带我去买了许多化妆品和护肤品。
所以,在人生中的第34年,我终于拥有了第一只化妆包。虽然我平时还是连洗面奶都不用,除非要出席什么活动才会化妆,但拥有一只化妆包还是让我感到开心。
今年还学会了一些新技能,比如打蝴蝶结。人类是终生成长的,如果成人要学习新的东西,应该比小孩更有方法,学得更快吃得更透。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我能学会看杆秤,虽然现在看秤的技能没什么用了,但也算解决一个童年阴影。没什么来不及的,80岁再学翼装飞行也可以。
但每年都决心“今年要学会”的游泳,今年还是没学会,每个人都说我只差一点点,不知道这个一点点到底要多久。
这一年中,我最主要的身份还是犀牛故事 App 的主编。和正常上班族一样,早上 9 点上班,晚上 6 点下班,有事的话就晚一些,晚上到家会继续和同事讨论,周末也一样。每天我都要在后台看很多稿子,多的时候一天看十万字甚至更多,最少五六万也是有的,平均一天大概会看 100 篇左右。
作为一个创业团队,做一件新的事情,很多东西真是要自己摸索。我们想做的事是服务中小作者,反正大作者自己都有很多支持了,也不需要我们。这也是我们做犀牛故事的初衷。
我现在和两年前不一样了,没办法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一个“完美”的东西,我会想到背后有多少困难。比如最开始我想做一个比 word 好用的写作软件,但这几年做软件下来,我发现制作一种完美工具的路,比我想象的长多了。表面越简单,背后需要的支持就越复杂。比如平台的 3.0 版本原计划两个月上线,最后做了半年才上线,然后又修改了近一年。我希望有一个完美的写作工具,用最简单的操作,实现随时记录、深度编辑和版权保护这三大功能,期待有朝一日能做出来吧。
其实每天无论在不在公司,我差不多都在忙犀牛故事的事,“晴天见”店里的事不怎么管了。开店的前四年我几乎每天都在看店,现在基本上一两周去一次。如果硬要挤出时间去还是可以常去的,去得少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不想跟人聊天吧。
如果想吃冰淇淋的话,我就会去吃,尽量装成客人,到店里还会问一下今天做什么口味。如果遇到客人问我什么,我还会说,“去问老板”。
后来就像我做所有其他的事情一样——既然你敢,那我有什么不敢的,我就试试呗。就跟要我出书,要我演讲,要我创业等等所有的事情一样,先试试再说。至于学生,当时觉得只要大于3个就可以了,哈哈,就是怎么都好。
我的课都在周六晚上,当天一睁眼就坐在桌前准备了,看书、写笔记等等。我没办法同时做几件事,如果嚼着口香糖走路我都会摔跤。感觉很紧张,想吐,我一紧张就想吐,如果太紧张了就会真的吐。但是也很兴奋,会一直保持这种兴奋很久,直到所有的课全部结束了,才慢慢的返过劲儿,才开始觉得累。
能倒头大睡的那种都不叫累,我是觉得被掏空了,整个人迟钝了,想不动什么东西,精力无法集中,对什么都没什么感觉。第二期上完课,我直到两周后才动笔写了500来个字。
虽然很累,我还是从学员身上得到了很多。每个人、每个作品,都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际遇和面貌。我觉得我不只是作为老师在看作业,而是在认识一个特别的人,我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看的。因为写这些作业的时候,他们想象中的读者就是我,也许只有我,那这些文字就是他们在尽力反映真实自己的一种尝试。我觉得在社会生活中,这样去努力与人连接是很珍贵的。
其实我没想到第二期上课这么累,我以为有了第一期的经验,第二期会轻松一些,没想到更累。我估计只会越来越累,因为我不是一个愿意糊弄讨巧的人,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只有必须越来越好才爽,只有一条路。等我感到积累了足够出写作书的素材和经验之后,可能我就不会再上课了。
今年本来应该要出一本关于抑郁症的新书,书名还没定。文字部分有九万多字已经交稿了,还有几万字没改完,插图也还没画完。其实如果不是我要改,今年就可以出来的。但现在看来一定要到明年了。还有一本15年就签完约的小说,还没开始写。这些事都要完成。
今年还作为演讲者参加了好几场演讲活动。而我上一次要独自面对很多人的活动,是2013年的一个演出。之前我是一个经常演出,也曾售票演出过的人,但那次上台前我非常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小声地反复第一句歌词,哼哼完一首歌,观众也从原本热情的鼓掌,变成交头接耳、玩手机。
那时候我已经患上抑郁症了。从那之后,我发誓再也不上台。虽然去年的读者见面会做了五场,但每一场我都请了哪怕我不说话,他们也能自己撑满全场的嘉宾,而且活动开始前,我都会先喝一大杯酒才有勇气上台,上台前还会哭。
今年5月在上海的知乎盐Club演讲,是继那场灾难性演出后,我第一次需要独立完成的大型演讲/演出。我设想了几种可能,第一是哭,第二是被观众赶下台,第三是头脑空空,完全空白,目瞪口呆。于是我准备了一个纸牌,如果发生那样的情况,我就举起来给大家看:『没事儿,我就是说不出话』。
我把一定要讲的话在PPT里做了暗号,或者直接写了进去,心想再差我也要把PPT过一遍,自己做的PPT哭着也要讲完就是这个意思吧。我还和五个熟人说好,待会轮到我演讲的时候,请他们坐到前排,用力鼓掌并且装作很好笑很感动的样子,所以我想我至少会有五个看起来满意的观众。
实际讲的时候,中途还是忘词了两次,大家都微笑着给我鼓掌,真心实意的,于是我又想起来,接着讲下去,很投入,也和观众有真实的交流。我觉得这就是见面的意义吧,这是网上交流无法替代的,无论有多害怕,还是想和大家面对面地交流,虽然还是会紧张,但不那么害怕“紧张”本身了。
我拒绝了这个邀约,因为生活不是童话故事,我不想无谓地成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的人,不想我和病友们被廉价地解读,真实的生活仍然需要面对。
有个病友说,她治病花了两年的时间,什么都没做,现在病好了,该怎么弥补失去的时间?但是治病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治病很忙的。才两年的时间就把病治好了,是很大的成绩。很多人还病着,仍然是什么都做不了的状态,还没有余力去想“怎么弥补失去的时间”,还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两年,完成了了不起的事,这是很出色的两年,运气很好的两年。
人有比树厉害吗?我有时候想,自己如果是一棵树——如果是一棵树,这几年无非就是把叶子脱落,休养生息的几年。
就好像我妈妈有一次到厦门看我,我们一起散步。她边走,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的快,也不要突然的慢,好好的呼吸。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一脚一脚地走就可以了。”
如果说抑郁症教给我了一些事,那就是它逼得我不得不认真地确认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很多人都说我勇敢、坚强,但其实我挺弱鸡的。我只是尽量地去接近真实,感受、看见,并表达真实,鼓起勇气度过一刻又一刻的时间。
真实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要全力抓住的。你不知道,如果一个抑郁症病人对自己撒谎的话,比死要可怕多了,伪装会把一切都变成虚空。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