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别喜欢对自己下“蛊”。
活不到二十岁,就会死掉。这是他在十岁之前自己给自己下的一个最大的“蛊”。
当他活过了二十岁,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之后,便把这件事甩到了一边。
他很少会喜欢某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
金庸的武侠中,他喜欢的是诸如扫地老僧,平时隐藏自己,其实武功高强的隐士。
《红楼梦》中,他喜欢的是那群丫鬟,嬉笑怒骂,活得够真实。
他一直活得又蠢又真又乖。
父母希望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便放弃了留学的想法,跑到一家科研单位工作。
他一直没将自己的同志身份放在心上,却也懂得低调。
“为什么不找女朋友”、“为什么不结婚”……关于他的传言若隐若现。
凌晨两点,他急性阑尾炎,肠道穿孔,需要去医院做手术,同住在单位宿舍的两个同事装作不知道。
他慌了,捧着涨得快要爆炸的肚子,居然一个人走了半个小时到医院。
闻讯赶来的同志大哥替他垫付了手术费。
后来,他参加单位的中层领导能力测试,笔试口试全部第一名。
单位堂而皇之地宣称本次测试无效。
他的男友说,“你就不能夹着尾巴做人?你就不能装成自己是异性恋?”
不久,他们就分手了。
哈哈!
人生真是有趣!
经历了这些时,他三十岁。
他非常迷茫。好像练习某门武功,不小心走火入魔。
他过着没有温度的生活。
他成了行尸走肉,迷迷糊糊地混着。
“那么多同志都躲藏着、迷糊着,我为什么不可以?”他违心地安慰自己。
“不可以!”救过他一命的同志大哥要吼醒他。
同志大哥带他去看不同的同志的生活。
他终于对自己说,“我可以做一个讲述同志故事的人。”
他过上了“双面”生活。
白天在单位画设计图,下班后恶补写作,周末跑出去采访。
“我和你一样,也是同志。”他对采访对象说。
“可是你把我写得不够美。”采访对象对他说,“还有,你不可以用我的真名,不可以暴露我的工作,不可以写太多细节……你可以采访我,但不可以让别人知道那是我。”
他折腾着自己。
他想把很多同志的故事讲给这个时代听,讲给这个世界听。
如果能像侠客一样,他就更开心了。
故事侠,他觉得这个名字不错。
吴楠
36岁。本职从事航空动力研发,沈阳某NGO成员。参与、关注与记录LGBT群体。期待剥出更擅于表达真实的我。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