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何明瑞:活在“50岁大限”的预言里如何做自己 | 三明治台北肖像03 何明瑞理解的纪录片,是要把行进中的时光留下来,让以后的人也能看见。 采访| 中国三明治台北写作工坊学员 雅君、彭宇哲 19岁那年,何明瑞爸爸的朋友用紫薇斗数帮他算命,言之凿凿,“你的大限是50岁。”一并预言的还有,“你这辈子会有两个儿子”。 何明瑞今年49岁,是一名台湾的纪录片导演。两个儿子这事已经应验。“那50岁寿命的预言会准吗?”他偶尔也会想。 “我不会说我只剩下一年的生命,但是我把它设定好,我要在50岁生日之前,完成要完成的事。”他要完成的事,就是用自己的视角和情感去拍台湾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采访完后,雅君、宇哲和何明瑞合影(中为何明瑞) 从折纸箱的少年,到演员班学员 何明瑞家在南投乡下。19岁离家上班,父亲对他的交代只有两句话:别害人,也别被人害。那时他对未来并没有明确规划。自言是“人生无大志,就想找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于是进了工厂做纸箱。为人老实、做事又不惜力的他一年时间就成了车长,管一条生产线。 工厂按算一天完成的纸箱数目来算业绩。有的纸箱工艺简单,一天能做上万个,是好活。有的纸箱工艺复杂,一天只能做几百个,是大家都不爱做的差活。公平起见,通常每个人领到的任务都是好坏搭配。有段时间,厂里有人想整他,分给他的活全是差活。累死累活一天做完,业绩还不到别人的一半。他和厂里提了两次,结果都不了了之。 既然有人不想让我在这里呆,那我走总成了吧。他这样想着,找厂长说辞职。厂长问他原因,他不想说出被穿小鞋的事,就胡乱讲了个理由:“我要考演员班。”结果厂里主任在旁边悠悠说了句,你不一定考得上。 这句“你不一定考得上”激得他当场顶撞:“你怎么知道我考不上?”对于一个乡下来的孩子而言,这是基本尊严被戳中的事。 于是假戏真做,何明瑞真去考了,也真考上了。那就,硬着头皮去上课吧。 如今接人待物妥帖圆融的何明瑞,在那时还是个没说几句话就会脸红的木讷少年。他在课上被老师要求打开身体,用肢体去表演、去传递信息;也被要求走上街去观察路人,去看路人的外表穿着、言行举止,从中分析他可能做什么工作、来自什么阶层、有什么喜好……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去观察、了解别人,以及如何用身体、语言、神态去表达自我,“像是开窍了”。 日后的纪录片拍摄,何明瑞也从中表演课中获益良多,“我了解对方想要什么,也因此能更快速地取得别人的信任,得到想要协助。” 演员班毕业后,他去过剧组美术组,又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做各项统筹协调工作。但他很快发现,广告行当很多拍摄术语自己压根听不懂。为了更好跟导演、摄影师、灯光师沟通,他就又报了个华视的摄影班,上了半年的课。 那时他完全没想过,以后会自己扛着摄像机拍纪录片,更没想过要当导演。 第一次在片场拿起机器,因为一场冲突 有天导演有事去不了片场,交代何明瑞转达摄影师要拍哪些素材。结果摄影师不认可导演思路,不肯拍。 他好脾气地跟摄影师商量,温言软语磨了半天,摄影师始终不肯,最后扔了一句“我不拍了”,作势要走。何明瑞也生气了,想着自己也学过,暂时顶一会还是成的,拿起摄影机就开拍了。 “其实啊,那摄影师也没走,就站在现场留着看笑话。”摄影师看了一会,觉得何明瑞拍得还有模有样,也紧张了,赶紧松口说好啦我来拍我来拍。 这场小小的风波,让何明瑞意识到有个拍摄本事是个很不错的事。“有想法,不用再通过别人帮我执行,当下自己就能拍。”他开始尝试自己拍摄。 公司最早接的都是广告片,后来接政府的项目,以风光宣传片为主。政府单位有时就会提要求,比如让他在旁白里多讲点自己单位服务当地民众有多用心,甚至要加一些数据,像是今年亩产粮食多少斤之类的。 他不愿意。“干嘛刻意去讲台湾多好,你让观众看到这些人在这块土地上怎么样用心过生活就好了嘛。”但无奈接的是标案,尾款在对方手里,自夸政绩的内容不能不放。 为了节约本来就不多的制作经费,一个在他看来应该要花三五天,好好蹲点拍摄的地方往往因只能拍一天就走,作为创作人,他时常有种“没拍透”的自责和遗憾。但案子一个接一个,拍完这个赶着下一个,很多事,也就是当时想想而已。 何明瑞属于那种老板最喜欢的员工,认真踏实,交代的任务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完成,没什么活络心思,在广告公司一做就是16年半。 从公司的离开用他的话说,是个有点黯然的故事。因为一些不愿再提的内部人事斗争,何明瑞再次选择离开,和21岁那年离开工厂一样。 这一次,他不仅是想离开公司,还想索性离开传播这个行业。“就是有点心灰意冷吧。” “何先生你离不开传播业” 辞职后干点什么?何明瑞考察了一番,想开个马来西亚餐馆,因为太太是马来西亚人,自己喜欢吃马来西亚菜,又刚好认识一对开马来西亚餐馆的夫妻可以合伙。于是很快找好了项目、合伙人,还选好了场地。 就在筹备餐厅期间,有人联系他去给一个乐队拍环岛巡演的纪录片,报酬还不错,他想着做完这单就收手,就去了。环岛拍摄结束的日子是那一年的5月11日,5月12日是太太生日,“我打算回来后陪太太过完生日,5月13日就去开餐馆。” 环岛拍摄刚出发不久,何明瑞就在朋友家遇到一个学禅的人,那人看了他的七轮,说,“何先生你离不开传播业。”他瞪大了眼睛表示不信,“我13号就会做餐饮业。”对方摇头,“不可能”。他也摇头笑,“你说的才不可能”。 结果,环岛拍摄之旅走着走着,想做餐厅的念头,还真如预言一般慢慢淡了。继续做传播的念头,则不断被朋友用“有个有意思的新案子你要不要接”这类的话撩拨起来。 也是在这个时候,何明瑞想起了19岁时听到的“50岁大限”的预言。那一年他41岁,如果预言为真,还有不到10年。 “就给自己两年的时间,不管结果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至少我做过了,我不会在50岁,两腿一伸的时候后悔我当初没有做。”何明瑞一口气说完,笑笑,补上一句,“要是真的不行,就赶快回来赚钱。” 接下来的事就是说服太太,卖掉了一栋房子得了200万,100万给太太养家,100万拿去开公司。太太虽然有意见,但也没办法。 成立公司后,他拍了许多苗栗、金门当地风土人情的纪录片。这类片子通常可以申请政府补助,但比例不高,最多占制片成本三到五成。剩下的部分,就要用自己的人力、时间、器材填上,不够的再去找朋友赞助。 到现在,开公司也没怎么赚钱,“因为赚的又拿去拍别的片子去了”,但乐趣在于自己能主导拍片,可以推掉不喜欢的,做属于自己的东西。 何明瑞自己也没想到,纪录片这条路一直走到现在。“我想把我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下来,去拍这些朋友用怎样的方式在过生活。” 有个期限提醒着自己,想做的事要抓紧 拍金门纪录片的那两年里,何明瑞在金门一共待了一百多天。金门拍久了,何明瑞总被人当成金门人。 在拍金门民俗迎城隍时,父亲病危,何明瑞对着城隍许愿说,“求你让我爸爸过了这一关,我会好好拍金门。”等他回到台北,父亲病情有好转,但最终还是离开了,带父亲到金门走一走的愿望最后还是没能实现。 后来,何明瑞自编自导自演,拍了一个讲述金门游子回乡的微电影《回乡饭》。“金门人离开家乡,为了能够有所成就。我离开家乡到台北来工作,也是希望哪天能带着爸爸妈妈,去好好的走过我曾经拍过的地方,但是我没有做到。金门人回到家乡的时候,也常常是父母不在了。”他说着说着,眼泪滚落而下,一边拿纸巾擦,一边连声抱歉自己的失态。 人到中年何明瑞感情依然温柔细腻,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深的眷恋。他习惯把拍摄对象统称为“朋友”,以对待朋友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用交朋友的方式去拍他们,他们也会把他当朋友。这是何明瑞做纪录片的乐趣。 从自己开公司的第一天,他会和所有被拍摄人说,“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把我所拍摄的素材、甚至完整片,全部拷贝给你,拿去用。”在他眼里,他拍到的画面是属于所有人的,自己只是有幸拍下来,不是自己独有的。 有时何明瑞会想,这些资料放在自己手上,万一哪一天公司倒掉了,或是自己到了“50大限”走掉了,没人去管,这些东西可能就不在了。现在把视频资料都给了朋友,拍的是他们自己,他们更有动力去好好保存自己的影像,这个东西就能被留下来了。 何明瑞理解的纪录片,是要把行进中的时光留下来,让以后的人也能看见。 “就好像有个期限提醒着你,要做的事要抓紧。不过如果我50岁后没有去世,那之后的每一天都是我赚到的。只要我能够多活一天我就多做一天。”何明瑞微笑着喝完了手中的茉莉茶。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