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龚晗倩
宫先生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电脑屏幕停留在他的页面,某某基金公司,专户投资经理,上面记录了几个月前的电话访谈:一年多投资经验,想再积累一段时间,目前管理几亿规模,年化收益……
作为一名猎头,在过去的一年里,Ann拨打了3370通电话给候选人,筛选了超过10000份简历,发送1199份推荐报告给客户,其中465份亲自制作,安排374场面试,面谈57位高阶候选人,谈了44个offer,成交31个职位。
这一年,Ann用20分钟解决午餐,喝水一定牛饮,上洗手间一路小跑,加班到深夜22:00,说一整天的话到喉咙沙哑。她必须全速前进,就好像身后有一头叫“时间”的野兽在拼命追赶,稍一松懈就被它吞噬了。
2015年的A股像是过山车爬到山顶又顷刻跌入谷底,疯狂的投资者眼看着几十年打拼积攒的血汗钱爆仓清零,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身无长物两袖清风。
一个月后的一天打听得知,宫先生管理的几亿资金因加了杠杆被强制平仓,崩溃之下已跳楼身故。没有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是悔恨、绝望,亦或是恐惧。
常常加班到深夜的Ann
抬眼望去,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依然灯火通明,每一个亮着灯的窗后都有一个格子间,“金融民工”们孜孜不倦地敲打着键盘,每天都有写不完的PPT和分析报告。想要在这个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就必须比常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心血。只有当夜色笼罩,才会褪去白天的光鲜外衣,露出疲惫而又真实的自己。
见到牟先生的时候他已经从公司离职半年,本人比照片看上去多了一些苍老,少了意气风发,眼神黯淡,眼角下垂,说话的声音很轻,Ann尽量身体前倾并全身贯注地听他吐露的每一个字。对于离职的原因,牟先生讳莫如深,只是反复强调证监会监管太严,今后希望去保险或券商,不会再回公募基金公司了,还透露现在公司里好几个人在接受调查。
30分钟的交谈好像经历了半个世纪,气氛凝重得连Ann的声音也变得奇怪起来,她结束了艰难的对话,向牟先生道了别。
再次看到牟先生的消息是半年后,因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而在法院受审,罪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鼠仓”,牟先生不仅被处以罚金,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职业生涯毁于一旦。
Ann脑中浮现出的牟先生,木讷老实,每说一个字都无比的谨慎和费力,很难与犯罪联系在一起。名校毕业,通过勤奋打拼成为常人艳羡的金领,然而闻到行业整顿的气息却躲避不及,面对难以界定的罪证他没有辩驳而是全部接受,最终得以轻判。
而苏先生就没那么幸运,原本想把一只产品做满五年再考虑跳槽,却一不小心跳进了监狱。基金经理们辉煌的时代已然过去,一时之间人心惶惶,2014年的离职率比上年上升了64%,其中“奔私”(从公募转到私募)的不乏少数。Ann要做的,就是在这群人“奔私”前把他们从一个“坑”挖到另一个“坑”。
小娇目前是一家专注互联网行业的猎头公司合伙人,有自己的团队,“BAT、万达他们都在转型做金融,一个C level的候选人4、5百万年薪,你有金融领域的资源,加入我们吧……”在成为猎头合伙人之前,小娇从事销售工作,有天从酒店醒来发现窗外的城市是那么陌生,终于有了安定下来的想法。于是辗转成为猎头,并乐在其中。
“……钱就躺在地上,你只要把它捡起来就行了。”小娇忽闪着澄澈的眼睛,里面有熠熠的光芒和点燃的激情。
在小娇的眼中Ann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对金钱充满了饥渴。上一份工作是进口贸易,老板是以精明著称的以色列人,有庞大的家族产业,想在中国卖产品,却不打算设立office,于是Ann成了中国唯一销售代理,说穿了就是一个人干所有的活。
翻译资料制作宣传单,参加各个展会,挖空心思寻找客户,死皮赖脸拜访工厂,在流水线上试验样品效果,被索要回扣,向土豪老板吹嘘拍马,努力融入生意场上的酒桌文化,对着马桶吐完一堆褐褐黄黄未消化完的食物,东倒西歪地摔倒在卫生间,从楼梯滚下来满是淤青,再爬上桌若无其事优雅自如地将酒杯斟满,心里空空的,瘮得发慌。
从一开始的兴头十足,到厌倦推杯换盏背后的虚情假意,Ann决定告别那个俗不可耐的自己,重新出发。具体做什么还没有完全想好,可以确定的是“不出差、不应酬”的基本原则。29岁的Ann发现从最底层做起也不是那么容易,当自己与90后的美少女一起竞争时,那些不相关的工作经历人生经验并没有为她加分,而是淘汰的理由。
看到网站上的职位发布经常被猎头公司刷屏,于是Ann抱着试试的心态投递了简历,猎头公司的面试围绕两个中心思想:有没有销售经验和能不能接受加班。于是Ann顺利地来到一个新的起点,时间一晃就是三年。
许许多多的Ann们加入猎头行列,他们有的刚刚毕业涉世未深,有的曾在大公司任HR不愿意只做一枚螺丝钉,有的销售出身。大量的用人需求使入行门槛一再降低,激烈的竞争环境却不容许新人们经受专业的培训,绝大多数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积累。
Ann们成了狂打电话的机器,对自己推荐的职位一知半解,对候选人的问题哑口无言,对候选人的现职情况没有及时了解更新,有时还停留在上上家公司。以上种种留给候选人的印象是:不专业。这种狂轰乱炸式的骚扰电话像极了房产中介,导致人们一接到猎头电话就会有以下反应:
立马挂断。
“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重复四遍应该能够坚定的表达立场。
“谢谢。”这是比较礼貌的回答,潜台词是“不需要”。
“我换工作不通过猎头。”
“今天已经接了5、6个猎头电话了,你们约好的吗?”
遭受了无数次拒绝后仍坚持下去的Ann们,从友好善良的候选人处每天偷师一点皮毛,再把碎片信息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于是整个行业和市场的脉络逐渐清晰。当Ann能够分清FOF和MOM投资的分别,了解哪些机构专户和定增最强,哪家公司年金投资做得最好,当对于公司的股东背景、激励机制、投资风格、部门架构、年终奖数字以及领导的诚信度全部了然于胸,并且可以回馈候选人中肯的建议与分析时,Ann觉得这份也许旁人看来很low的工作其实也有它的价值。
然而残酷的内外部竞争和行业规矩“薪资倒扣”制度让Ann们时常感到焦虑,拿到业绩提成之前要先行扣除之前预发的基本工资,还清“债务”之后的盈余才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如果一个新人无法在短时间内顺利成交,就会因“欠债太多”怕还不起而选择离开。
回想两年半前刚进公司的前同事Lily,活泼开朗,眉眼间洋溢着青春,她会分享自制的虾饺皇、绿豆糕、红枣银耳汤,周末参加话剧团表演、远足摄影,生活过得有趣丰富。
如今的Lily未施脂粉的脸上灰暗不见血色,疲倦挂在她的嘴角,身体单薄得让人心疼。离开前半年没有业绩,“债台”越筑越高,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点心,排练话剧。生存比生活来的重要。
Maya一年多以来她费尽心思与投行精英们建立联系,多少个加班的夜晚换来了如今的“扭亏为盈”。一位候选人刚过3个月的保证期,Maya拿到了一笔不错的奖金,总算是苦尽甘来开始赚钱了。
谁料到候选人刚过保证期随即离职,N客户要求必须退还已经支付的猎头费。Maya的奖金已经用了大半,如果再从工资里扣钱退还客户,连房租都不够付了。Maya一刻都没有犹豫地离开了公司,到一家不错的PE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工作。
还是N客户,2014年委托我们招基金公司CEO,Ann铆足了劲加班加点在第一时间推荐给客户想要的候选人,很快安排了面试,一切进展顺利得不可思议,就在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之时,N客户表示:此人董事长认识,不算猎头推荐。
白纸黑字的合同只是一张薄纸,它无足轻重,有法律效应,而不具备道德约束。老板面露难色地对Ann说:“董事长很坚决不会付此费用,硬要争取只能走法律程序,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再合作了……”有过几场官司经验的老板如今已不像从前那么强悍。赢得了官司,却永远的失去了客户。当公司为了维护正当权益而被越来越多的客户列入黑名单时,当客户明目张胆耍流氓后仍有几十家猎头公司争抢着去服务时,选择妥协或许不是苟且,而是守得云开。
X客户是为数不多的使用查重系统到淋漓尽致的公司。把候选人的姓名、电话、邮箱输入后,随即跳出提醒的对话框,告知系统中是否已存在简历,如已有简历,系统会拒绝。于是大大减轻了HR把近一年的简历翻箱倒柜出来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同一候选人被多家猎头重复推荐引发的争议。
高效率的X客户也有无可奈何的问题,就是面试流程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冗长得令人发指。录用一个候选人需要经历四轮面试:业务线、公司副总、总经理、董事长。平均一个职位推荐20份简历有2位候选人有幸被约见,而完成四轮面试到最终出offer顺利的话通常需要4~6个月的时间。股份制银行背景的公司领导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出差,再不然就是在去开会和出差的路上。想要成交X公司的职位,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
BD不完的客户,打不完的电话和审不完的推荐函,机械地重复劳动,已经让Ann不堪重负。在这家百人规模的金融猎头“黄埔军校”,年轻或不再年轻的Ann们焦虑和迷茫着,有人两天就离职,有人一待就是十年;有人转型In house,有人变成竞争对手;有人创业,有人浓妆艳抹约会青年才俊。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归宿,却又不知最终去往何处。
32岁的村上春树决定以写作为生,32岁的Ann想通过写字来寻找内心的安宁与喜悦,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