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不是一座普遍意义的现代大都市。市区面积也就相当于上海内环,缺乏摩登、崭新的高楼,连101大厦都显得有些破旧。不远处修建中的“大巨蛋”体育馆,因为环保、安检等原因还处在烂尾状态,生死未卜。像一枚被咬了几口的月饼,摊在城市的中间。
这使台北人,没有香港人早年那种傲视华人世界的精英心态,提起上海北京,他们会说那是国际大都市,在基础建设和城市规模上都有甘拜下风之感。台湾的乡土感太浓烈了。在台北车站搭一部随到随上的区间列车,不出半小时就开到农田边上,肥沃的土地和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在我看来,台湾是世界上“在地文化”发展得最好的区域之一了。在“O’rip”这家位于花莲的文创生活方式小店里,我见到了几十份独立杂志。比如,描述原住民生活状态的《五花盐》、记录食物、人物、风土的《风土痣》、传扬客家精神的《拾志》,再加上本来就名声在外的《蘑菇手帖》、《小日子》等。一个人口和上海差不多的岛屿,其对本土的关注力度和创作能量,使人觉得大陆实在有太多的创作空间可以发展。
从文艺杂志,自然扩展到文艺生活方式。无论是器物、文具、手工乃至空间,都浑然一体。其中,在大陆知名度最高的文创机构,无疑是诚品。
带大陆的普通写作者,到台北诚品开写作工坊,是一个临时起意的想法,也是一件冥冥注定的事情。
在今天的时代风气,带一群人去旅行写作,看起来好像过于阳春白雪。也很少有人会想想,我们会组织大陆的写作者跨越对岸,有一点朝圣的意味,去近距离观察和记下更美好的文化。
我们在位于诚品行旅顶层的会议厅,上三明治的写作工坊。窗外就是101大厦,和修建中的大巨蛋。有一种整个台北在自己脚下的感觉。住在诚品行旅,大堂有五千册任意取阅的图书,旁边就是三层的诚品松烟书店。整个松山文创园区,有更多可以沉浸其中的艺术。
学员们也有机会和台北的众多各界人士聊天,在他们现学的采访写作课后,写下这些真实生动的“台北肖像”。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不是活在书本里或是传说里的台北。


- 阿少
三年前来台北,是台湾刚开通自由行的时候,做攻略到头昏脑胀加买买买,虽然也坐遍了全岛的公共交通,但终究只是走马观花一场,并没有深入台北的纹理。
三年后再次来到台北,是以三明治学员的身份,与国内高歌猛进的大开发大建设相比,台北如同一名保养得当的精致妇人,除了微笑时浮现在眼角的那丝细纹是新的,面貌气质仍是一如往昔的。
我试图将台北的“文艺”“小清新”等标签撕去,亦步亦趋跟随它的脚步,试图捕捉它的怯和真。四天三夜并不足以将它看透,但云门舞集、果陀剧场、青天七六一路走来,也感受到区别于旅行中的城市温度。而与城市相比,这座城市的人是更生动的,更不用说来到三明治工作坊的每位学员,都怀揣着自己沉甸甸的人生故事,带着敏锐的耳朵与柔软的心汇聚于书香之所。
书写故事的人,如追捕风的猎人,将磨得锃亮的笔朝广袤的田野奋力投去,虽不能定格风的每一帧流动,但也为世人洞见了一部分世界。所以,讲故事的人,往往也是有故事的人,提笔千钧重,而心细如蝉翼。
如果让那些热衷取笑文艺青年的人来到台湾,他的三观一定会崩坏。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栋建筑、每一个街边小店都隐隐露出文艺的细枝末节,并且它们文艺得如此随性坦然,一切就像与生俱来。


- 杨扬
参与“中国三明治”台北写作工作坊,即便是二度来到文艺的台湾,也让我“度日如年”,如何说?因为时间的长度在于单位时间的容量,这短短4日带给我的学习与成长远超以往任何一个96小时。
在“诚品行旅”顶楼背依台北101与伙伴们交流写作心得,在云门舞集的身体体验工坊里我感受到所有舞者的心灵震动,在果陀剧场陈幼芳老师的娓娓诉说中我触摸到所有剧场演员的汗水,在青田七六的老宅里我看到了一整个日据时代的台湾……
除了美食、美景、美人儿,当人们纵深入一个陌生地区的某一垂直领域,会发现一种文化的横向对比产生的奇妙意识在脑中不断碰撞,随之在不同维度间的新旧思考将重新反应发酵。即便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环境继续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巨大的信息量还是会不断刺激你的大脑,产生新的有趣思想,唯有将它们记录下来,才能使其源源不断。
我想啊,这也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写作的意义、文艺的意义以及人之所以不断生存下去的意义。


- 尹君兰
“你是第几次来台湾啊?”进关时,海关人员问道,以台湾女生特有的温柔语气。
是啊,走过那么多地方,总觉得这里才是我的精神家园,每次揣着精神收获满载而归,恨不得把这里所有的美好打包装箱,不可能印象模糊。
但这次的旅程有点特别,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女生跟着中国三明治的李老师,在台北各大文艺地标趴趴走,就好像一帮俗家女弟子跟着一位现代武当派年轻长老,虔诚地朝拜台湾各文艺门派。
诚品行旅是我们的下榻之地,我们围着大堂的长桌破冰、交流,有好几次,仿佛身子快要陷进满墙的书架。我们在行旅顶层聆听李老师的采访写作课,透过落地窗户,台北101和未完工的大巨蛋近在咫尺,更近处,是松山文创园区的仓库和绿树,在这样的高度俯瞰这座城,仿佛乘着热气球漂浮,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她的现在和过去。她的过去,青田七六也在悠悠地诉说着。这幢日据时代留下的小木屋见证了很多,地质学家马廷英的生活日常和学术成就、日据时代对台湾的烙印、台湾近几年来对旧宅的保护和活化,甚至台湾科普教育的成功经验。
我们还去了云门剧场,像探访山中隐士般,走过长长的山路,才见到她的真容。她一边连着淡水的海港,另一边隐匿在山林中,分明是大手笔的建筑(系改建建筑),却和周遭的一切融为一体,分不出彼此。老师带着我们参观剧场,耐心讲解的过程中,我听到她对历史的敬意、对工作人员的体恤和与自然的对话。她带着我们做形体练习,肢体仿佛意念的表达,每个人的呼吸跟着统一的节奏,形成特有的气氛,在一张一弛中,渐渐找到自己和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的连接。我们专注地呼吸、旋转、伸展、张望,像舞者,又像禅者。
从山间回到城市的中心,我们和果陀剧场有一场凡俗之约。一位年轻美丽而谦逊的助理给我们做了简单介绍,才了解,尽管有《淡水小镇》这样叫好又叫座的代表作常年上演,但耕耘多年的果陀至今还没有实现盈利。让果陀能够坚持下去的,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对舞台剧的热爱。来到果陀,最大的惊喜是陈幼芳老师,她穿着T-shirt和牛仔裤出场,大剌剌地,有点东北姑娘的风范。谈起自己的演艺生涯和人生经历,信手拈来、滔滔不绝且笑点不断,俨然一部励志史。只在说到张雨生时,她低低地诉说着,时光慢慢倒转,仿佛又回到他们友谊的光辉岁月,在他面前,她可以纯真如孩童,毫无压力、全然真实。她记得他临终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眼神,情到深处,她的眼睛已泛红,而我们也不禁潸然。……拉回现实,马老师移开座椅,吼着嗓门,继续给大家做表演工作坊。
这个个性爽朗的名演员,和我们说话时像邻家大姐姐,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神采奕奕地让人丝毫看不出她的年纪,也丝毫看不出她一生的坎坷。

- 何玫
闷热潮湿的夏季,从四面八方而来的,素不相识的面孔,因为一个共同的愿望——获取写作的能量,而彼此坦露出期待的目光。
7月16号,我从北京飞往台北。行前,赤手空拳,简单的打包了几件衣物,匆匆而来。关于写作的种种困扰和疑问,会在这里得到答案吗?推开机场的玻璃门,走不了两步,就是巴士站。如果北京的夏天像是一个大功率的烘烤箱,那台北就更像是一个低压蒸锅。不凑巧,巴士的冷气坏了,司机一路抱歉。从桃园到市区,要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满头大汗的下了巴士搭上计程车,直到走进诚品行旅,见到三明治写作工坊的大家,这段幸福又充实的游学旅,才真正的开始了。
台北的最高建筑物是位于市中心的101大楼,傍晚,在酒店的露台上望过去,可以看到闪耀着的粉红。每一天,101都会变幻一种颜色。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吗?」
在诚品行旅的顶层阁楼,三明治的创始人李梓新,为大家分享着关于写作的一些有趣的心得和进阶的奥密。在课上,这些关于写作的干货,让大家许多萦绕已久的困惑,一一解锁。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完成一篇人物专访。你具备捕捉细节的能力吗?一些课堂上的小练习,让大家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捕捉的能力,有趣的错误判断,也似在说明,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真实。
很多时候,捕捉,不仅要通过眼睛和耳朵,还要调动你全身的感知力。在云门,在果陀,我们跟随老师,探究表情与身体的传达力,潜藏的自己被试探着打开,如果你可以用肋骨的扭动写出汉字,那么你是不是也可以用不一样的笔触记录出更打动人心的访谈。相通相融的感知力,是我们开启灵敏触角的必经之路。4天3晚的写作工坊之旅,虽暂已告一段落,但我们每一个人的漫长写作路,仍将踽踽而行着继续下去。未来,会有更多美妙的故事发生,并被真实地记录着。

- 詹娅军
2016年7月,我搭乘华晨航空的飞机去台北参加中国三明治写作工作坊的活动,在飞机上刚坐定,就有漂亮的空姐过来叮嘱:”窗户在起飞的时候要打打开哦…”初次亲耳听到糯糯台湾腔,不由笑了起来,习惯了祖国的直接豪爽说活语气,听台湾人这么说话,感觉自己真的是不懂温柔的”女汉子”。
这期间我在台湾呆了十天,去了四个地方遇到了许多有趣暖心的台湾人,慢慢地感受到这糯糯台湾腔里特有的温情暖意。
在台湾乘出租车,遇到的开车师傅一定是50岁以上的老人,以60岁左右居多,他们绝大多数讲地道普通话,少数讲客家话,没有语言障碍,每次乘车都是愉快的经历,师傅们年纪偏大,车都开得很稳,都很健谈,他们热爱台湾,对我们非常友好。有一次,我要去台北城酒店,开车的是一位老家在宜兰的师傅,他头发.眉毛.胡须都是花白的,头发留长往后梳,花白的胡子比头发长,一派江湖大侠的风范,我要去的地方是新酒店,他不熟悉,朝大概方向边开边找,正好路过总统府。等红灯时,见府内驶出三辆车形成个车队往前开,车队过去,师傅淡淡说了句:”小蔡坐在中间的车里。”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小蔡是谁,忽然明白过来,急忙探身去看,只看到车队背影,嗔怪师傅:”不早说”。师傅憨憨笑说没什么好看的。过了红灯继续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师傅收钱时退回一百块,说不熟悉路耽误了时间,不能全收费,我一时愣住了,待我再喊师傅时,车已开走了,留我握着一百块钱愣在门口,出租车坐了无数趟,遇到这么暖心师傅还是头一回。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