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国三明治即将迎来三周岁生日。我们在上海选择一些以往三明治报道过的故事主角拍摄了一系列短片。讲述这些三明治过去三年经历的变化,以及接下来三年的打算。他们每人还对其他三明治说出自己的寄语。
本系列短片每两天发一期,本期主角是树英学会创始人DTR。
摄像、剪辑/吴可嘉 文/李梓新
DTR:帮助95后寻找自己
DTR,或者叫他董堂荣,是我去年新认识的一个有趣朋友。新东方金牌教师出身的他,却是一个在人前有些害羞的大男孩。但他又在高中生小朋友们心目中有独特的魅力。他是一个可以指引他们前进,激发他们鸡血的大哥哥,又是一个可以和他们平等交流,诉说心中秘密的朋友。我相信有些人天生具有某种魅力,DTR无疑是具备这种独特的魅力的。两年前,他创立了树英学会,帮助中国高中生申请赴美留学,而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寻找自己。
我们三明治人群并不太能理解95后的心理,而他们是一群代表中国未来的人群,独立、活跃、有创造性、国际化、电子化,但也会在社会固化格局下感到迷茫,没有方向。他们和父母之间也存在代沟。DTR成为他们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并帮助这些95后的青年找到自信,开始做人生规划。
所以我觉得我们写DTR的故事,就是写这个群体的故事。接下来,三明治也会和DTR的树英学会一起组织“树英Career”活动,以三明治人群的专业知识、个人经历来帮助中国的95后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运行的秘密。有兴趣参与的朋友,可以联系三明治。
关于DTR做树英学会的精彩的故事,请看我们对他的访谈:《DTR:当我们谈论教育,我们谈论的是中国社会的变化脉络》。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