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国三明治即将迎来三周岁生日。我们在上海选择一些以往三明治报道过的故事主角拍摄了一系列短片。讲述这些三明治过去三年经历的变化,以及接下来三年的打算。他们每人还对其他三明治说出自己的寄语。
本系列短片每两天发一期,本期主角是栋梁设计师品牌店主理人 Tasha。
摄像、剪辑/吴可嘉 文/李梓新
Tasha: 栋梁女当家的三年回眸
2012和2013年,我和Tasha做过两次采访。去年年底,Tasha又为中国三明治做了第一期故事沙龙分享。她对独立设计师行业的洞察,以及她自身的成长摸索,是我做中国三明治接触到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存在——如果每个人都像Tasha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平台,并优雅而执着地坚持探索,这会是多么美好的场面。
栋梁的立足点很高,在一个独立时装设计师茁壮成长的时代,帮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打造。自从去年带领6位中国设计师到伦敦时装周之后,栋梁的国际模式已经开启。今年初,Tasha陪中国设计师王汁(Uma Wang)参加米兰时装周,Uma成为本届米兰时装周上唯一一个作品参加T台走秀的中国设计师。接下来,Tasha和她的栋梁团队会继续进军巴黎、纽约,让更多中国设计师的身影出现在国际著名时装周上。
对于刚工作两三年就创业的Tasha来说,过去的三年是学到很多创业实践的三年。现在她还把她在麦肯锡工作的老公也拉下水,出任栋梁的CEO,为栋梁注入管理的智慧。
接下来,中国三明治还将和栋梁合作,对中国独立时装设计师行业进行系统采访和梳理。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但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project。
来看看三明治对Tasha的两次采访吧:《Tasha: 审美和品味是可以像财富一样被普及的》、《Tasha:将中国独立设计师空降伦敦》。
Tasha为我们做的第一期故事沙龙分享:《中国三明治第一期故事沙龙现场记录:对话Tasha》。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