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压力和理想的“食谱”。主角不是简便美味的西点,而是一群人,他们也叫“三明治”。
中国三明治与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你好,三明治》(中国三明治第一期)电子书,今日起在亚马逊、拇指阅读、多看、掌阅等平台“美味”上架。满足各主流移动阅读平台用户的需求。上市当日即荣登亚马逊Kindle商店图书飙升榜第三名!
这也是中国三明治三周年庆活动的第二波,敬请期待接下来更多激动人心的计划!
图书描述
目录
【前言】在这里遇见“中国三明治”
【Gap Year】傅真、毛铭基: 旅行不是生活目的,而是人生礼物
【创业】张安定的青年志:摇滚青年的互联网人类学
【港漂三明治】兰桂坊的理想主义者从楼上首饰店起步
【肖像】苏州盛泽的老K
【育儿】Lisa常依龄:超人妈妈的秘诀
【教育】DTR:当我们谈论教育,我们谈的是中国社会的变化脉络
【手绘】:徐小妮:我的房间有一个洞
前言:在这里遇见“中国三明治”
文/李梓新(中国三明治创始人)
很多人会问起“中国三明治”的含义,我们会说,这是一个传播三十岁上下的中国人生活故事的平台。生活中何处没有故事?更何况是生活在中国。
我们的故事,有别于传统媒体上的名人报道,也有别于微博上的短小八卦。我们只想好好地讲普通人,讲你我的故事,甚至讲一个故事不惜近万字的篇幅。
这样的故事报道坚持了将近三年之后,我们第一次和中信出版社合作,以电子书的形式和大家见面。我们将定期和您约会。
在第一期电子书里,你将读到六个故事。有傅真、毛铭基的Gap Year旅行,有“年轻就是要说去你妈的”的张安定在青年志的理想,有复旦和牛津双料高材生在香港从一家二楼首饰店起步的港漂生活,有擅长育儿规划的辣妈,也有探索教育模式,影响下一代95后的大男生,也有平凡而真实的三明治肖像记录。
在这些故事中,你会读到他人,也会读到自己。
我们开始于2011年3月,在时刻不停变幻的中国社会背景中,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被记录。我们用众包的方式发动大家,让每一个人成为报道者,也成为讲述者。
我们甚至不再拘泥于年龄,而侧重描绘和表达状态,在中国,又何处不“三明治”呢?人们在事业、发展、生活、家庭等多层次压力中同时又试图保留自身理想,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恰是中国社会在曲折中发展的主题。
现在,我们来到了2014。我们希望在这一年里和您每一次看见彼此的时候,都心怀喜悦。
点击这里进入亚马逊网站,立即订购(定价6元,推广价4.8元)
多看 购买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