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剪辑/吴可嘉 文/李梓新
陈燕飞:创业检验设计师的成熟度
陈燕飞是11年前的这个三月和我一起移居上海的,那时我们共同为一本杂志工作,杂志搬到上海,我从北京,他从广州一起搬来,落脚点在虹桥路2222弄的王子公寓。
记得那时的上海也像今天一样春寒料峭。有些破旧的公寓,在我们看来并没有太多价值。住了没几天,房东将其出售,我们也被迫搬出。于是结束了短暂的同居日子。后来,房东后悔了,房子卖便宜了。
我们几个广东来的愣头青年,在非典前后的上海,正是恣意生长的青春,各自折腾,开始融入一个和以上成长经历文化迥异的新城市,却也没有参与这座城市的购房潮。那时媒体虽然大潮刚退,但仍然处处是机会。燕飞是美编,又不只是美编,他写得一手好字。《21世纪经济报道》那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广告就是他所手书。
后来就听说他经常到西塘淘旧家具。买了很多屯在家里,尽管那时大家都是租来的房子。有一次我租的房子稍大一些,而他正搬家,于是把一张长桌在我家摆了半年。可惜我不懂欣赏,基本上是焚琴煮鹤。
直到2010年我从英国回来,看他还租住在武定西路的高层房子里,他和房东谈了个好价钱,两居室的房子签了三年约,每月才3800租金。他改造得颇有古典意蕴,家里有茶座,有古董,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也越发成熟。也就是大约在那段时间,我和他要了墨宝,后来成为“中国三明治”的LOGO。这几个字古朴大方,又有现代气息,很多人都喜欢。
而在那时,燕飞在已经在杂志美术设计行业浸淫了近十年,也成为《家居廊》的美术总监。他对家具的兴趣越发浓厚。然而当我看到他和Grace在常熟路安福路租了一间店面经营璞素的时候,心里还是颇惊讶和佩服的。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一批的大多数人,还没有考虑过自己经营门店,总觉得那会是很大的财务挑战。没有想到三年后,我也在璞素附近为中国三明治开了一间线下空间——挑战仍在,但兴趣和时代把我们推向于此。燕飞把书法和明代家具的结合设计,赋予了璞素的灵魂。
一直以来燕飞不是那么善于言辞之人,然而近年来看他言辞比过去更加坚定,内心底气更足。璞素的成功使他更加自信。而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和合伙人Grace也走到了一起,他们在去年底低调晚婚。这可谓创业合伙人的最高境界了。
在拍摄的这天下午,天气晴好,璞素的透明屋顶阳光照射下来。在摆满了燕飞“茶之书”书法展作品的空间里,燕飞坐定,谈起三年来的变化,一脸平静。
即使是谈到开张三个月没有一笔收入,他也只有自嘲式的微笑,一切已经过去,他现在又在江苏路开出专属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回头看来,他认为创业是最难忘的经历,将一个只懂艺术的人,磨合于这社会之中,还能难能可贵地保留自己的艺术发展。今年他就举办了个人书法展。
我的朋友之中,最可能成为艺术大师的,想来就是他了。
点击这里,看三明治2012年对陈燕飞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