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钰璐
前段时间,方励的一段演讲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里面有一句话让人印象颇为深刻,“当你意识到生命有多宝贵的时候,你就会特别特别惜命,但惜命的最好方法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把自己的生命淋漓尽致地燃烧透了”。这个看似柔弱的80后女孩子Sukey,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让人听完她的故事后脑海中竟能跳出方励的这句话?
- 辗转贵阳、武汉、厦门、北京、上海、深圳,一直在“折腾”
- 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从戴尔管培生到雀巢、强生、辉瑞等多个五百强外企市场部最好的team
- 2013年,从北京到上海,加入好姐妹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第一次创业
- 2013年底,从上海到深圳,和朋友一起,启动一个护肤品项目,开始第二次创业
- 2014年12月,新产品推出,“弱水三千”耳钉和“莫比乌斯”项链正式上线销售
Sukey从小一直坚持自己做选择,哪怕是影响人生轨迹的学业、就业大事,她也都早早给自己定好一条路,不受周围影响。为了喜欢的marketing,更是辗转多个一、二线城市,练就了“能在一天内搬好家”的技能。如今,从500强外企光环中褪去,在职业生涯的第十年,Sukey选择创立自己的珠宝电商品牌——伊予一生,成立自己的公司,享受着职业转型带来的酸甜苦辣。
她在自己的创业日记里写道:“从毕业生到工作的第十年,我仍然还想一切从头开始。”和她对话,总能感受到她的热情和坚定,也慢慢开始理解,对她来说,离开舒适区,面对未知,转向另一个挑战,竟是一种会上瘾的快感。“人生就是很多道不知对错的选择题,你要做的就是让它变成对。”
日本养殖场的纪实短片
我倒是没有把三十岁当成人生一个重大的节点,只是觉得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一个阶段体会到的东西会比前一个阶段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也有可能有些东西是以前很想要的但是现在会放弃的,就是一个慢慢的更加坦然的状态吧。
创业中,行动是第一生产力!我曾接触很多同样拥有创业想法的人,讲到创业的时候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但很快就悄无声息了。的确,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制约,但之所以没有变成实际行动,归根结底,是因为创业之于他们还只是一个想法,落实不到行动计划。而走不出第一步,后面的一切都是空谈。
创业日记
常和同事说:“做任何事都需要从大想到小,而不是先只关注细节。”
因为一个人的眼界和宏观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才决定了TA具体的细节是不是能够处理到位,雷军之前说过的“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错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在上海打包东西往深圳寄,踌躇满志地准备加入第一个真正的创业项目。
如果顺利的话,我想我肯定还在深圳做珍珠相关的事情,甚至也有可能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筹备开我们的体验店。
下阶段的发展重心会集中在对外推广上,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和认同我们的理念“财富和审美只是首饰的价值之一,更重要的是爱”。
写的挺不错。我在国外留学加生活10多年, 基本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差不多。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以后要长期在国内生活。国内变化是很大, 但毕竟不变的东西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用词优美,行文流畅,读完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国家并不是可怜,而是不够强大,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经济体量根本连同坐一张桌子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但这种第三世界的国家,往往都是在边缘化,根本就没在一个圈子里。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不容易
每一个新闻作品都不简单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尝试,才能出好作品!
想去非洲开工厂,需要咨询
我也有非常類似的經歷,所不同的是對方是一個德裔的尼日利亚人。我损失的是对人的信任及美好情感
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
一直都认为人类努力读书工作
不就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我看来比起盲目的工作赚钱
我更加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我感到很不安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很想用余生去看世界
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环球旅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总会考虑太多而导致没办法付诸于旅行。很遗憾
关于那900名战俘,我遇到金门的电瓶车向导讲解到,他们被移送到台湾本岛做农民,后来都有参与台湾的建设发展。
27岁遇到最爱自己的人,29岁分手,今年30了,也是对未来很迷茫,觉得会孤独终老。轻度抑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起来。
八个月之前高中都没毕业的我也因为不满于现状或者说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来到了日本 来了才发现这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好 很多事情说不上一帆风顺甚至很糟糕 现在在准备考学了 希望我也能拿到早大的通知书
这样做,不会猝死吗? 超负荷的运转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有趣,描写得也非常吸引读者,可惜每一篇后面都有若隐若现的居高临下、自视甚高的沙文主义态度